福建省進出口品牌商會秘書長甘耀坤:培育新優勢促進“雙循環”
發布日期:2020-09-30 信息來源:中華工商時報 【打印】 分享到:
經過四十多年改革發展,我國已經建立起全球最完整、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,形成了超大規模內需市場,有必要也有條件“向內看”。
當前,全球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并在全球快速蔓延、中美貿易摩擦等多重不利因素,使得國際環境不確定性陡增,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步入深度調整階段。在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下,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需要更強的內生動力,傳統的要素成本優勢已不可持續。在此背景下,黨中央審時度勢,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重大戰略構想。
“雙循環”戰略有利于我們掌握國際分工主動權,保障我國經濟體系安全穩定運行,是有效應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大環境、保障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大戰略,我們要科學謀劃、積極落實。
首先,要擴內需、穩運行,完善國內大循環體系。擴大內需有助于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,形成一個國內有效投資和有效消費相互促進的循環。在擴大內需方面,在促進傳統消費的同時,積極培育新型消費,著力解決國內市場分割問題,建設統一大市場。在優化穩定國內產業鏈方面,積極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也要加強自主創新,補齊核心技術短板,支持關鍵產業鏈及其核心環節和鏈主企業在我國的布局和發展,提升國內區域價值鏈水平以防范國際風險。利用好我國東中西部地區不同的比較優勢,綜合施策推動產業鏈在區域間的合理布局與協同,既為中高端產業在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騰挪更多空間,也可推動相對落后地區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。
其次,要促開放、優環境,促進“雙循環”良性互動。當前,全球經濟已經高度融合,應繼續擴大對外開放,發揮好外資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,積極利用自貿區(港)做好先行先試工作,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。需警惕產業外遷風險和大宗商品的海外供應安全問題,加大開放力度,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。同時,應繼續完善我國高標準自貿區網絡,尤其是盡快完成RCEP(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)落地,著力推進中日韓自貿區談判。通過高質量推進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全方位加強互聯互通,打造國際經貿合作的新標桿,推動國內和國際“雙循環”在更高層面和更廣空間實現良性互動。
最后,要促創新、賦動能,構建立體化產業鏈體系。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孕育待發之際,應堅持科技強國戰略,著力打造高層次人才隊伍,完善創新體制機制,加快推進5G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為“雙循環”賦予新動能。通過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升級、助力新興產業發展。在努力穩住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重要地位的同時,積極構建以我為主的全球產業布局,在綜合考慮競爭力、成本和安全等因素的基礎上,構建涵蓋本地、區域和全球的多層次、立體化的產業鏈體系。應著力夯實以我國為核心平臺的亞洲生產網絡,加強和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產業融合,注重發達國家價值鏈和發展中國家價值鏈的共建互融,反哺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。